37岁体操女将6战奥运会 为救儿子不敢伤不敢退 [转贴]
伤病,年龄,似乎已经成了女子体操运动员跨不过去的巨大鸿沟。练体操就是吃青春饭,这跟当模特儿必须是白骨精一样成了常识。
只有丘索维金娜不是“常识”。她是向自然规律发出挑战的一个巨大意外。身边那些比她年轻得多的女孩子们一个个退役,转型。有时候当她们以裁判或 者记者身份重返赛场,总能看到一个曾经同场竞技的略微苍老的身影,身披绣着不同国家国旗的运动服,在平衡木或者跳马上腾挪,翻飞。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拖着满身伤病,以如此高龄跟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儿一起争奖牌,你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喜欢钱的运动员了。连37岁体操女将丘索维金娜自己都承认,“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挣钱。”
而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明白,母亲这么不要命地“爱钱”,究竟是为了谁。
1997年,年仅17岁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跳马亚军莫慧兰退役,之后进入新闻学院,向一名新闻者、主持人转型。
2001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退役,时年22岁的她,创下当时为中国队服役时间最长纪录,之后成功踏入演艺圈。
2004年,拥有两枚奥运金牌的俄罗斯体操美人霍尔金娜退役,时年25岁的她是三届奥运元老,退役后一边在俄罗斯体协任职,一边写书育子。
2012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1金3银的美国天才肖恩·约翰逊,因膝伤无奈退役,否则,刚刚20岁的她至少还能征战伦敦。
而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女子体操领军人物程菲严重受伤,无缘伦敦,尽管那两个字仍没说出口,但对这位24岁的老将来说,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一个4年……
本以为就这样功成身退
丘索维金娜的早期体操生涯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1991年,16岁的丘索维金娜已经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作为独联体代表团的一员,夺得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金牌。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有三个动作以她的名字命名。
1996年,丘索维金娜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个人全能第十名。之后,21岁的她功成身退,与摔跤运动员巴克德尔·克帕诺夫组建了家庭,长子阿里什也在3年后出生。看起来,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和快乐。
为救爱子,27岁“高龄”果断复出
2002年,厄运降临在27岁的丘索维金娜身上,她6岁的儿子在一次突然的呕血之后,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丘索维金娜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白血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卖掉了房子和汽车,但依然被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丘索维金娜想到了复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 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里什就活不了。”2002年釜山亚运会,丘索维金娜毅然复出,一举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金牌!
这样的惊艳为丘索维金娜的儿子迎来一个生命的转机——— 由于德国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德国体育部门向丘索维金娜抛出了橄榄枝。
举家来到德国之后,丘索维金娜不敢懈怠,必须日以继夜地训练,赚取奖金为儿子治病;而丈夫则放弃了摔跤运动,专职在家照顾儿子。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丘索维金娜硬是重新将自己练成了一个全能型选手,在一些巡回赛中,她甚至会参加所有女子项目的比赛。
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亲口告诉丘索维金娜,他们的医疗条件没有办法拯救阿里什后,丘索维金娜决定怀着报恩的心情,改换国籍代表德国参赛,“做出这个决定很难,但如果没有德国体操界人士的帮助,我的儿子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
在德国的治疗,使儿子的病情渐渐好转;丘索维金娜也愈发刻苦训练,设法赚更多的钱。她不再吃最喜欢的巧克力,怕发胖后无法继续比赛。她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退役,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2006年,31岁的丘索维金娜代表德国参加欧锦赛,并在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并被德国体操迷亲热地称为“体操奶奶”。
北京记住伟大母爱
1.53米的身高,44公斤的体重,男人一样的短发,刚毅的脸部线条,结实的肌肉……2008年奥运会,这个对中国观众来说略微陌生的女人,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一群小女孩中,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我们知道了她和白血病儿子的故事。在北京的赛场,每一次出现,观众们都会给这位母亲最热烈的掌声。
是的,这些掌声并不是给一位成绩并不伟大的运动员,而是给一位伟大的母亲。
更多的人向丘索维金娜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些中国的慈善组织为她的儿子进行了捐赠,而她依然活跃在赛场——— 不仅仅是为了给儿子治病,更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地享受她热爱的体操运动。
丘索维金娜说,每个人都要怀有希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伦敦奥运会后?我想我该歇歇了……”这是她第一次谈到这个话题。
现在,丘索维金娜的儿子正在上学,身体状况良好,偶尔参加体操课。“但他更想练足球,”丘索维金娜说。
丘索维金娜
(Oksana Chusovitina)
目前国籍:德国
出生地:乌兹别克斯坦
出生日期:1975年6月19日
运动项目:竞技体操
只有丘索维金娜不是“常识”。她是向自然规律发出挑战的一个巨大意外。身边那些比她年轻得多的女孩子们一个个退役,转型。有时候当她们以裁判或 者记者身份重返赛场,总能看到一个曾经同场竞技的略微苍老的身影,身披绣着不同国家国旗的运动服,在平衡木或者跳马上腾挪,翻飞。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
拖着满身伤病,以如此高龄跟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儿一起争奖牌,你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喜欢钱的运动员了。连37岁体操女将丘索维金娜自己都承认,“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挣钱。”
而她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明白,母亲这么不要命地“爱钱”,究竟是为了谁。
1997年,年仅17岁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跳马亚军莫慧兰退役,之后进入新闻学院,向一名新闻者、主持人转型。
2001年,悉尼奥运会平衡木冠军刘璇退役,时年22岁的她,创下当时为中国队服役时间最长纪录,之后成功踏入演艺圈。
2004年,拥有两枚奥运金牌的俄罗斯体操美人霍尔金娜退役,时年25岁的她是三届奥运元老,退役后一边在俄罗斯体协任职,一边写书育子。
2012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1金3银的美国天才肖恩·约翰逊,因膝伤无奈退役,否则,刚刚20岁的她至少还能征战伦敦。
而就在一个月前,中国女子体操领军人物程菲严重受伤,无缘伦敦,尽管那两个字仍没说出口,但对这位24岁的老将来说,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一个4年……
本以为就这样功成身退
丘索维金娜的早期体操生涯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1991年,16岁的丘索维金娜已经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作为独联体代表团的一员,夺得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金牌。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有三个动作以她的名字命名。
1996年,丘索维金娜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个人全能第十名。之后,21岁的她功成身退,与摔跤运动员巴克德尔·克帕诺夫组建了家庭,长子阿里什也在3年后出生。看起来,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和快乐。
为救爱子,27岁“高龄”果断复出
2002年,厄运降临在27岁的丘索维金娜身上,她6岁的儿子在一次突然的呕血之后,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丘索维金娜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白血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卖掉了房子和汽车,但依然被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丘索维金娜想到了复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 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里什就活不了。”2002年釜山亚运会,丘索维金娜毅然复出,一举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金牌!
这样的惊艳为丘索维金娜的儿子迎来一个生命的转机——— 由于德国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德国体育部门向丘索维金娜抛出了橄榄枝。
举家来到德国之后,丘索维金娜不敢懈怠,必须日以继夜地训练,赚取奖金为儿子治病;而丈夫则放弃了摔跤运动,专职在家照顾儿子。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丘索维金娜硬是重新将自己练成了一个全能型选手,在一些巡回赛中,她甚至会参加所有女子项目的比赛。
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亲口告诉丘索维金娜,他们的医疗条件没有办法拯救阿里什后,丘索维金娜决定怀着报恩的心情,改换国籍代表德国参赛,“做出这个决定很难,但如果没有德国体操界人士的帮助,我的儿子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
在德国的治疗,使儿子的病情渐渐好转;丘索维金娜也愈发刻苦训练,设法赚更多的钱。她不再吃最喜欢的巧克力,怕发胖后无法继续比赛。她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退役,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2006年,31岁的丘索维金娜代表德国参加欧锦赛,并在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并被德国体操迷亲热地称为“体操奶奶”。
北京记住伟大母爱
1.53米的身高,44公斤的体重,男人一样的短发,刚毅的脸部线条,结实的肌肉……2008年奥运会,这个对中国观众来说略微陌生的女人,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一群小女孩中,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我们知道了她和白血病儿子的故事。在北京的赛场,每一次出现,观众们都会给这位母亲最热烈的掌声。
是的,这些掌声并不是给一位成绩并不伟大的运动员,而是给一位伟大的母亲。
更多的人向丘索维金娜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些中国的慈善组织为她的儿子进行了捐赠,而她依然活跃在赛场——— 不仅仅是为了给儿子治病,更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地享受她热爱的体操运动。
丘索维金娜说,每个人都要怀有希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伦敦奥运会后?我想我该歇歇了……”这是她第一次谈到这个话题。
现在,丘索维金娜的儿子正在上学,身体状况良好,偶尔参加体操课。“但他更想练足球,”丘索维金娜说。
丘索维金娜
(Oksana Chusovitina)
目前国籍:德国
出生地:乌兹别克斯坦
出生日期:1975年6月19日
运动项目:竞技体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