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My 2011: 史 - 书

阅读电子文档多年,以为不会看实体书了。不知何故,今年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去读史。
想当年, 余十岁时就买了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的史记,当时只要十元整。 惭愧的是至今尚未通读。遂决心研读原始的正史, 而且要繁体竖排的版本。首先读了钱穆及内藤湖南的史学史。方知孔夫子整理了中国第一部史书-尚书。可惜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无不毁损或篡改历史文献, 尤以秦始皇焚书坑儒及满清四库全书为甚,孰实可恨。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 真假难辨,不一而足。始知历史研究之复杂。难怪有胡适所谓有关历史的名言。 夏商周断代工程,更多的是政治或其他目的, 结论也多不可信。

kindle 不给力,只有多看实体书了。

读书路径:   尚书 =〉吕氏春秋 =〉前四史 =〉明史 =〉Others if possible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新版将于三年内出齐。 希望到时收藏一套。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1

Waiting for Skiff Reader or something similar

Skiff Reader is a big ereader I want. But somehow there is no further information
after News Group brought it.

I believe many people really need a big screen (A4) ereader.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Downloading - Downloading - Downloading ...

这几天在网上疯狂下载图书,任重而道远。

  •  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共 500 册)
  • 十三经注疏
  • 美术图书
  • 古代服饰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Will we see "God" soon?

Patrick Chan


Is Patrick loved by Canadian again?

Below is the reason of his controversial interview.

华裔勇夺最年轻世界冠军 拿不到钱特想海归 

温哥华港湾(BCbay.com)记者晓语综合报道:2010年,19岁的陈伟群成为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冠军,2011年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20岁的他创造了国际滑联历史上男子单滑的最高分。

    然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加拿大政府为他所提供的资金大约只占整个训练费用的1%。因此,他要依靠父母来支付训练和请教练的费用,而他的父母和朋友也不得不在中餐馆组织一些活动来为他筹措训练资金。
     陈伟群表示,自己现在对中国的“千人计划”非常感兴趣,“对我来说,如果将来能加入‘体育千人计划’,我一定会回来。 ”
   如有体育千人计划就回中国

据《上海侨报》报道,虽然已经享受过太多次全场观众起立为自己欢呼的场景,但在这个从小生

长在加拿大华裔家庭的年轻人心中,对自己未来的勾画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领袖——不仅是像花滑名将关颖珊那样退役后服务于公共外交、不仅是像姚明那样致力于慈善事业、不仅像李宁那样成功搏击商海,这些都不是他最终的目标,这些前辈的综合体才是陈伟群对自己未来的定位。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个世界花滑史上最年轻的男单冠军,轻盈地做起一个一个花滑动作。此次中国之行,他不仅展现自己的冰上舞姿,更是寻找自己今后在中国的位置。

“虎妈”造就

最年轻世界冠军

人物简介

陈伟群,1990年出生于加拿大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从小具有非凡的冰上运动天赋,是加拿大花样滑冰教父科尔森的关门弟子。16岁便开始在国际赛场上斩金夺银,被公认为华裔世界花滑天后关颖珊退役后最有实力接班的华裔花滑选手。

陈伟群荣获冠军的奖项:

2010——2011 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2009——2010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2010——2011 加拿大全国锦标赛

2010——2011 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加拿大站

2007——2009 两届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法国站

2005——2006 世界青少年花样滑锦标赛加拿大站

侨报:你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冰球运动员,后来是如何成为花滑世界冠军呢?

陈伟群:在加拿大,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冰上体育项目。我从小就喜欢冰球,由于体质原因,我在冰球队并不是很出众,但小时候我仍很想把它当做自己今后的事业。

加拿大冰上运动非常发达,所以我接触了许多项目,包括花样滑冰。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母亲一起来到溜冰场,溜冰时,一位教练觉得我很有天赋,就告诉了我母亲。我母亲注意到我在滑冰方面的潜力后,毅然决定让我向专业花滑方向发展。

侨报:现在再回过头看妈妈当年的决定,看法有变化吗?

陈伟群:相比花滑,我更心仪的是成为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母亲的决定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生了逆反心里。要知道,当时我的朋友都在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而我每天必须在训练场练习。而且花滑运动的训练中,受伤的概率也非常大,好几次我都为此进了医院。

但在受伤的日子里,正是母亲对我的照顾和鼓励使得我最终决定坚持下来。我的冰上绝招“转体三周半”也是在那时练成的。要知道,一个母亲如此执着地让孩子 做一件他一开始并无很大兴趣的事情,在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是不多见的。但是我现在必须感谢我母亲,她的执着加上我的坚定才使得我在这个年纪就拥有了这些荣 誉。

中国体育品牌

不妨出口转内销

侨报:好像花滑世界冠军远远不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

陈伟群:花滑目前是我的职业,但我对商业非常感兴趣,我决定选择商科作为我大学的专业。我虽然生长在加拿大,但是我从小非常喜欢中国,如果将来能来中国 发展,我觉得那将是最好的选择。许多来过、或者对中国有所了解的加拿大人都会说中国发展很快,中国市场很大,但是他们大多只看到了表面并没有更深层次地发 掘其中的商机。我觉得如果我将来在中国经商,我希望和我的朋友合作,做一个中国本土的体育品牌。当然,这出于对中国市场的考察,而不仅仅是因为我从事体 育。

侨报:谈谈你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吧。

陈伟群:我了解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世界加工厂”其实并不是中国人真正想要的称号。

在许多职业体育赛场上,都能看到匹克、特步、安踏等中国的品牌。在国外,耐克、阿迪达斯等这些西方体育品牌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欧美年轻人对于穿着时尚 的要求更新度很快。中国体育品牌只要提高专业技术并融合中国历史文化,一定能吸引不少外国年轻人。在海外的成功又能反过来迎合中国年轻人对于国外文化的追 求心理。要知道,中国体育迷的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职业体育选手,特别是在冰上运动领域,非常了解职业运动员需要什么样的东西。

想进“体育千人计划”

侨报:我们听说你正在抓紧学习汉语,是不是已经有了回中国发展的具体计划?

陈伟群:由于我从小到大在加拿大长大,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来中国发展,可能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中国面向海外人士的政策还不够了解。加拿大当地都以外来移民咨询为主,很少有去中国的相关咨询机构,希望你们记者能够提供给我一些相关政策和建议。

我对中国现在的“千人计划”非常感兴趣,我觉得中国不仅仅是一些高新技术领域需要人才,面应该更广一些。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应该有一个“千人计划”。比如 就我而言,我在冰上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而且有教练资格证,能够帮助水平相对还落后些的中国男子单人花样滑冰提高水准,那么我也应该有资格申请成为这个计划 里的一员。对我来说,如果将来能加入“体育千人计划”,我一定会回来。

  姚明是我的榜样

侨报:就大多数体育项目来说,运动员的职业寿命并不长。虽然你现在还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但对于退役后的生活是否有所规划?

陈伟群:那些在短暂职业生涯里获得至高成就和荣誉的运动员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但你也必须考虑到退役后该干什么?

前几天姚明在嘉里酒店举行了退役的新闻发布会,恰巧我也住在那里。其实比起他在篮球领域取得的成就,我更加欣赏他在结束自己职业运动生涯后的成功转型。球队老板、慈善家、投资者等多重身份比起以前更加成功。他也是我退役后的一个标杆。

同时,我也观察到在姚明成功背后,有一个团队在运作这些事情。一个人无法全身心地去做好这么多角色。我在加拿大有不少商界的朋友,我平时经常留心向商界朋友学习相关的商务经验。

我觉得职业运动员包括我自己在内,如果在退役后能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团队运作机制,利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一些知识和知名度去做一些商业投资等,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陈伟群训练费 加拿大政府出不到1%
     世界男子花样滑冰冠军陈伟群对自己华裔身份表示认同的讲话在加拿大引起轩然大波,加拿大滑冰协会以及华裔政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表示对陈伟群的支持。

据世界日报12日报道,安大略省旅游、文化及体育厅长陈国治就主流传媒批评陈伟群的报道感到十分遗憾,他对陈伟群的心态表示理解,并认为主流传媒以断章取义的手法来解读其访问内容。

陈国治回忆90年代加拿大滑冰世界冠军库尔特和埃尔维斯时期,整个加拿大传媒都在追捧他们。而陈伟群能够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多项世界花式滑冰冠军及取得多项世界殊荣,但传媒对陈伟群的报道篇幅及次数明显少了很多。

陈国治并不认为现在花样滑溜冰已经被冰球取代,至于背后真正原因,他亦难以理解。陈伟群希望到中国受训或表演的心态,他认为并非什么大问题,加拿大是提倡多元文化的国家,提倡实施多元族裔的包容性和认同性及和谐共处精神。

针对世界男子花样滑冰冠军陈伟群对其华裔身分的越来越认同,加拿大滑冰协会称,陈伟群有绝对的权利对自身的华裔血统感到骄傲。

陈伟群今年9月接受路透社专访的一篇报道近日在加拿大主流媒体发表,当时陈伟群刚从中国参加一系列的表演赛及走亲访友回到多伦多。在受访时他表示,花样 滑冰在加拿大不受重视,“假如我父母当年留在中国,假如我代表中国出赛,情况可能不同。”“多年前我感到更像加拿大人,不过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更像中国人。 我庆幸我是华裔,因为从加拿大华社那里得到很多支持”。

陈伟群还说:“我希望在比赛中能代表加拿大和中国,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陈伟群的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他是想代表中国出赛。为此陈伟群接受此间主流电视台CBC访问时表示,他从未想过到中国生活,也未想过代表中国比赛,只是对父母为他作出的牺牲而有感而发。

加拿大滑冰协会高级表演部负责人史雷恰克称,对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感到震惊,并认为所有人包括媒体在内,都了解陈伟群的意向。协会主席汤普逊说,在加拿大这样的多元文化国家,人们应该理解陈伟群为他的中国背景而自豪。

今年早些时候陈伟群在接受凤凰台的一个访谈节目时表示,他要靠父母来支付训练和请教练的费用,政府所提供的资金大约只占整个费用的1%。因此,他的父母及朋友不得不在中餐馆组织一些活动来为他筹措训练资金。

TIME's person of the year


Xmas lunch

I really enjoyed the Xmas lunch today.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We are safe in 2012 :-)

学问在国外

钱穆的 《中国史学名著》, 真是醍醐灌顶。 而且也很有趣。 




有时间还要看一看热门书 Ian Morris 的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Dakota Fanning Perfume Ad Controversy (Oh Lola!)

The controversial Ad was banned in some countries like UK.


But it is ok here. I just got the ad today.

转载:全球化反噬了自己

转载于万维: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96594&id=1113358&dcid=1


万维读者网    2011-12-09 22:45:20

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美 国、欧洲等西方世界为经济、金融的败局吵翻了天。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12月9日刊登华纳(Jeremy Warner)的文章说,若干年前,有一个关于豆芽的故事,说的是将英国长出的豆芽空运到波兰,在那里清洗、包装后,再空运回英国,摆上超市的货架。而这 些超市离豆芽原产地,可能只有几英里之遥。

这种极端的例子,是今天全球化浪潮下,疯狂的商品供应链的写照。但这个故事也大声宣告,一度对自由 贸易的膜拜业已幻灭。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和“茶党”兴起,到欧洲民粹主义政治再次抬头,西方世界到处都看到反对全球化的浪潮。实际上,美国人的日 子过得比30年前差。英国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14年没有增加。纺织、陶瓷、制鞋、机械工具和其他雇佣大量人力的工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有衰败的金融服 务业和住宅建造业。 最近10年间,西方国家的竞争优势,即使在制药业、太空工业等高科技领域,也正在快速削弱。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越来越难以负担,一度被视为终生回报 的公务员退休金受到削减。自由贸易的好处现在受到广泛质疑。全球化的批评者,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通常认为西方贸易自由主义伤害了发展中国家。但情况正好相反。西方向亚洲、拉丁美洲、东欧开放全球经济,有如开启了末日机器,越来越 威胁到自身的生活标准。短短几年功夫,全球化制造出林林种种便宜的产品,但这种贸易形态对西方却是噩梦。的确,世界整体上更富有了,全球经济规模10年来 翻了一番。但经济大发展的绝大多数红利,流向了发展中国家。而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www.creaders.net专稿)
西方工商界领袖之所以拥抱全球化,不仅由于它打开了新市场,引入了新创意,清除了无生产效率的受保护行业,还由于它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更大的利 润。至于是否向西方消费者提供工作职位,自己国家的经济是否凋敝甚至死亡,则与他们无关。自由贸易原则对所有国家和个人一视同仁。但只有当所有国家都按照 同一规则和标准行事,这种制度才得以运转,否则各国都不得安宁。全球化的弊端正在于,许多国家照搬西方的规则,但却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自由市 场思想之父”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在世界劳工标准差别极大,对法律规章和人为操控汇率观点不同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起作用。 (www.creaders.net专稿)
中国人不到自己创新产品比盗版仿制产品多的时候,不会认真保护知识产权;不到西方国家的工作职位被他们榨取殆尽的时候,不会进行货币改革。西方曾经 认为,自己能从全球化中获益。但现在发达国家都在抱怨,全球化让它们走向失败。目前自由市场制度,已经被歪曲到几近崩溃的程度。世界如果不想倒退回贸易保 护主义者缠斗的时代,就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多元化合作结构。
无法承担的贸易不平衡,正是今天发达国家严重债务危机的根源。从长期看,所有国家必须在平衡贸易、自力更生方面做得更好。西方国家一味把必须自己干 的大量工作外包,是愚蠢的行为。试想中国和其他依靠出口赚取贸易盈余的国家,如果也把工作外包,情况会是怎样?几近绝望的问题是,西方国家从那里找回工作 职位?简单的、具有挑战性的答案是:回归本源,在自己国家做更多的事。首先不妨从现在开始,自己清洗圣诞节餐桌上的豆芽吧。

Friday, December 9, 2011

六博 ♓ 射礼♐ 投壶

网络阅读乃是快速的碎片化阅读。 试举几例。

六博。周以来的游戏,可惜在魏晋以后失传。 分大博 ( “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 )及小博 (筹多者胜)。 词语 ”博彩“ “喝彩“ 来源于此。 “彩“乃筹之色彩 pattern 也。


射礼。 子曰:射不主皮,同力不同科。

柞伯簋。

惟八月晨①在庚申,王大射在周②。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友!又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诞赐柷柬(从申)。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



投壶。 文人已无射箭之能,改投壶以尽其礼。


《礼记·投壶》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 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郭舍人,东方朔。 《神异经·东荒经》, 玉女投壶, 投壶电笑。
 
“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


《金瓶梅》中亦有投肉壶之说。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The King James BIBLE

After reading "The King James BIBLE" in National Geographic, I think it looks like to repeat  "宗教是统治者奴役人民的工具“。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ITIL Training

I just finished my ITIL Training today.

Great Britain has more and more "Soft Power" than before.  It outputs many things

  • English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 Entertainment

  • ...

But  Great Britain is becoming the second class country after it lost it's "Hard Power".


Sunday, December 4, 2011

Whirlpool Galaxy

Whirlpool Galaxy was discovered on October 13, 1773 by Charles Messier, and is designated as M51. Its companion galaxy, NGC 5195, was discovered in 1781 by Pierre Méchain. It was however not until 1845 that the Whirlpool became the first to be recognized as a spiral.

I like the Sketch of M51 by Lord Rosse very much.


Friday, December 2, 2011

贝杜因人与国人

近读 Philip K. Hitti 的 《阿拉伯通史》。竟发现贝杜因人(即真正的阿拉伯人)与国人的相似之处。


和梁启超所谓的国人只知家不知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张阿拉伯半岛古地图。

Poverty and DNA

I was really surprised that poverty could reach to DNA level after listening "The Current" in Radio One.
http://intraspec.ca/povertyCanada_news-and-reports.php.


By coincidence, I got a special report "Selections on Evolution" from Science American. Maybe living creature can adopt the environment and evolute much faster than we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