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2, 2013
Saturday, May 18, 2013
女性为保卫婚姻现新标准:斗得过小三打得过色狼
女性新标准:斗得过小三,打得过色狼
保卫婚姻 怎能以“斗”为本?
网上的“小三论坛”横空出世,“PK小三”的网帖满天飞,发妻和“小三”的现场火拼成了最狗血的肥皂剧……斗“小三”,似乎成了一种“婚恋文化”,“斗得过小三”,俨然已成新女性的标准……
国内有一个专门讨论“小三”话题的论坛网站,如今已发展了数万会员,被人戏称为“小三聚乐部”。除了“小三们”在这里发帖诉说心事,交流“转正经验”,不少已婚人士也混迹其中,比如已婚女性,称之为“潜伏”,“要斗得过小三,就要知道她们的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而 “斗小三”的风格,一直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流派,一种强悍,主张“严打狠斗”,主要斗争手段是网站晒“小三”隐私,请私家侦探查“小三”老底,兴师动众上 门捉奸等,不怕短兵相接,反正兵来将挡;另一种强势,主张“盯紧老公,不给小三可剩之机”,其手段包括全面掌控老公现金收支,24小时严防死盯其行踪,未 雨绸缪……
似乎,女性保卫婚姻的出路,只有一条“以斗为本”,要么和“小三”斗,要么和老公斗……
“斗小三”的方式越强悍
离目的就越远
今年三八妇女节时,流行着一条短信:2010年女性新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色狼……
而“小三”们也不弱势,她们气势如虹:“没有拆不散的婚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当强悍的“小三”遭遇了更强悍的发妻,这场战争的规模、影响和惨烈程度,便全面升级。“小三投资少见效快,精力充沛、指哪儿打哪儿。”“我们光 脚不怕穿鞋的。” ……这些气势逼人的语录,出自火爆一时的“小三论坛”。该论坛的出现,使原本暗流汹涌的“小三”,终于浮出水面,其会员数还在直线上升,大有往六位数直奔 的势头,而类似的网站和论坛,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给有良知的小三一个说话的机会”,这是论坛发起者“三姐”的开坛初衷,虽然论坛醒目处,“关注第三者现象,构建和谐家庭”的口号赫然入目,但论坛中不少人高调宣扬,“终于找到组织了”;而“小三扶正指南”这类的帖子,成为点击率最高的热帖。
“小三”们咄咄逼人,揭竿而起,发妻们当然也要磨刀霍霍,保卫婚姻。一方面,发妻们潜入论坛,发帖相互鼓劲,《斗小三十大金招》《我斗小三的心路历程》等等“实用”且极具“现实操作性”的帖子,也被人奉为“斗小三”宝典。
“保持青春容颜,什么雅诗兰黛,什么有机护肤精油,该买就买;保持苗条身形,赶走产后水桶腰,什么左旋肉碱,卡莲蒂雅,该用就用……”这些自以为是的“斗小三指南”,成了无数已婚女性的“心灵鸡汤”。
而发妻和“小三”的斗争,也由过去的私人化、小规模的冲突,朝公开化、集体围观路线上发展。今年3月, 一位在瑞信银行工作的白领,给所有的朋友群发邮件,怒斥丈夫和小三背叛自己的行为;丈夫和小三则分别回信,让此女停止纠缠速速离婚……原本一桩平常的“斗 小三狗血事件”,却因为当事人均为高级白领,且往来信件皆为纯英文写作,优雅的语法化身“攻击武器”,让网友们直呼大开眼界。手痒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动笔翻 译,更有网友拿英文信当“范例”,讲解起四六级语法、用词。更有“油菜花”的网友,将英文信件翻译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各地方言。短短几天,北京话、上 海话、南京话等版本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而9月初,“斗小三”的戏码变得更加热闹纷呈。北京有个美女画家,推出了“斗小三”的升级版,她用微博活色生香地直播了把老公和“小三”“捉奸在床”的热闹戏码,引发轰动。
但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个“斗”法,有网友评价:她没有给这份婚姻留任何退路,甚至没有给双方的尊严和体面,留任何退路!
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表明,美女画家鱼死网破的悍然一击,并无助于婚姻走出困局。
社会学家则认为,“小三论坛”折射了现代人的心理困局,在一定程度上,当事人通过倾诉宣泄缓解了情感压力,但是,它有可能成为一种“心理墨水”,把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扩散到社会上,影响更多的人。
而在“微博捉奸门”暴露的,却是现代人完全失衡的一个道德观,“你不道德,我可以比你更不道德”。这种充满剽悍意味的“婚姻保卫战”,看似强势,实则只有一个结局:除了恨和怨,什么也不能留下。而离保卫婚姻的目的,当然也就越远。
少用“暴力”多用智力
更能有效保卫婚姻
陈奕迅有首经典情歌《爱情转移》,林夕的歌词也很经典: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反顾地交换。
一段爱情要有结果,少不了千回百转;一份婚姻要圆满,当然也少不了“缝缝补补”。 如果说寻找爱情,从某种意上讲,是一份“体力活”,那么经营婚姻,便是一份“脑力活”。前者需要一往直前的勇气和热情,后者需要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和诚意。
与北京美女画家的“有勇无谋”相比。著名影星徐帆,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化解婚姻的策略和智慧。一年多前,冯小刚曝出“劈腿”绯闻,当时关于这对 娱乐圈十年模范夫妻将离婚的传言喧嚣尘上。而徐帆对此只是淡然地说:“这没什么可生气的,大家要盯着我们就盯着吧,就当帮我做宣传好了。我不想跟大家说我 们是怎么恩爱的,反正我俩就这么一直过着、过下去就行了。”
她的自信和从容,让所有的看客难免都有些羞赧和悻悻然。而这种“我不配合你们炒作”的低调姿态,也让媒体失去了大做文章的材料。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沉默是对婚姻最好的保护。
不久,她神色奕奕她出现在冯小刚的生日宴会上,并在亲朋面前小秀了一把夫妻的恩爱。这也更像是一次高明的公关行动,它向公众传递的信息是:我们 的婚姻安然无恙!接着,她倾情出演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的女主角,以精湛演技证明:我不但是可以为他下厨的贤妻,也是可以与他并肩战斗的“最佳拍 档”。连冯小刚都由衷而赞:徐帆让这个电影有了魂!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成为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8月,在接受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时,徐帆哽咽而语:“我觉得冯小刚是在拿命对我好!”而冯小刚则在张小燕的节目里说:“我掉进了蜜罐子”!
如果说,这一年多,徐帆真的打过一场“婚姻保卫战”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始终保持着优雅的风度、从容的节奏和充满智慧的细节。我们也幡 然大悟,真正的强势和剽悍,不是破门而入“捉奸在床”,不是将“丑闻”公诸于世,而是胸有成竹、不慌不乱、进退有据地在婚姻危局里寻找突围之路。
大多数女人遇到诸如“老公外遇”、“小三入侵”这类婚姻危机,通常的反应是,情绪失控、心理崩溃、四处求援、穷追猛打……而保持优雅的风度,则 需要对局面的清醒认识。“小三”固然年轻、貌美,看似有实力,且咄咄逼人。但有个数据,可给女人壮胆,只有不到20%的男人离婚后,会和“小三”结婚。原 因其实很简单,不少男人会偷腥吃鱼,但没几个会因此修个鱼塘。和“小三”看似火花四射,但逢场做戏的成分不少。而“小三”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占,大都是纸 老虎,所以发妻们不要自己先怯了场、乱了阵脚。
除非女人一开始就把门封死,多数男人,在春梦醒来后,是要回家的。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有把事情闹越大越好的念头,这不是一个需要亲人、朋友 甚至公众参与的事情。不要逢人便诉苦,也不要四处搬救兵。一个人去面对,不求速战速决,但要步步为“赢”,这个时候,女人越从容、越自信,就越让男人敬 畏,越让“小三”心虚,而民意,也会在你这边。
“斗小三”的现实版
没有丢掉尊严
我的一位朋友,去年也遭“小三逼宫”, 做了两年全职太太的她,最华丽的反击,是主动要求加盟老公的一个房产项目。她以自己过去的人脉和职场经验,把这个项目做得风生水起。“恩爱夫妻”加上 “事业伙伴”,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有份量。经历十年的风雨堆积出的那份夫妻恩情,以木棉的姿式站于他身边的那份独立与自尊,就当然比一份只有风花雪月的婚 外情更难以割舍。
最后,老公回头是岸,“小三”知难而退。她兵不血刃,打赢这场“婚姻保卫战”。
女人要变得更强势乃至更剽悍,这似乎是女人在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背景之下的生存发展之道。但如何才叫强势和剽悍?当然不是去和“小三”打一场短 兵相接、血泪横飞、三败俱伤的所谓战争,而是给三方营造一个可以周旋和回转的余地,确定和强化女人在婚姻中那些天生的优势,把单纯的“夫妻关系”往多元化 方向发展……
有人很悲观,世道这么乱,我们怎么办?拥有更多的情感智慧,才是最好的出路。许多时候,少用粗暴,多动脑子,会更能解决问题。
著名情感专栏作家连岳有句话:我喜欢那种有尊严的男女,孽缘也罢,善缘也罢,开心地融合时像水一样干净,能适应各种形状;痛苦地分手时像刀子一 样干净,能斩断任何依赖。感情一产生就像账房先生在算收支,你欠我几分,我又借你几厘,越算越让爱情成为负资产,这是痛苦的会计学,不属于爱情范畴。
有尊严的男女,才会有有尊严的情感,所以,“斗小三”,有一个前提是:不能丢掉尊严,不然,可能什么都丢了。
保卫婚姻 怎能以“斗”为本?
网上的“小三论坛”横空出世,“PK小三”的网帖满天飞,发妻和“小三”的现场火拼成了最狗血的肥皂剧……斗“小三”,似乎成了一种“婚恋文化”,“斗得过小三”,俨然已成新女性的标准……
国内有一个专门讨论“小三”话题的论坛网站,如今已发展了数万会员,被人戏称为“小三聚乐部”。除了“小三们”在这里发帖诉说心事,交流“转正经验”,不少已婚人士也混迹其中,比如已婚女性,称之为“潜伏”,“要斗得过小三,就要知道她们的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而 “斗小三”的风格,一直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流派,一种强悍,主张“严打狠斗”,主要斗争手段是网站晒“小三”隐私,请私家侦探查“小三”老底,兴师动众上 门捉奸等,不怕短兵相接,反正兵来将挡;另一种强势,主张“盯紧老公,不给小三可剩之机”,其手段包括全面掌控老公现金收支,24小时严防死盯其行踪,未 雨绸缪……
似乎,女性保卫婚姻的出路,只有一条“以斗为本”,要么和“小三”斗,要么和老公斗……
“斗小三”的方式越强悍
离目的就越远
今年三八妇女节时,流行着一条短信:2010年女性新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色狼……
而“小三”们也不弱势,她们气势如虹:“没有拆不散的婚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
当强悍的“小三”遭遇了更强悍的发妻,这场战争的规模、影响和惨烈程度,便全面升级。“小三投资少见效快,精力充沛、指哪儿打哪儿。”“我们光 脚不怕穿鞋的。” ……这些气势逼人的语录,出自火爆一时的“小三论坛”。该论坛的出现,使原本暗流汹涌的“小三”,终于浮出水面,其会员数还在直线上升,大有往六位数直奔 的势头,而类似的网站和论坛,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给有良知的小三一个说话的机会”,这是论坛发起者“三姐”的开坛初衷,虽然论坛醒目处,“关注第三者现象,构建和谐家庭”的口号赫然入目,但论坛中不少人高调宣扬,“终于找到组织了”;而“小三扶正指南”这类的帖子,成为点击率最高的热帖。
“小三”们咄咄逼人,揭竿而起,发妻们当然也要磨刀霍霍,保卫婚姻。一方面,发妻们潜入论坛,发帖相互鼓劲,《斗小三十大金招》《我斗小三的心路历程》等等“实用”且极具“现实操作性”的帖子,也被人奉为“斗小三”宝典。
“保持青春容颜,什么雅诗兰黛,什么有机护肤精油,该买就买;保持苗条身形,赶走产后水桶腰,什么左旋肉碱,卡莲蒂雅,该用就用……”这些自以为是的“斗小三指南”,成了无数已婚女性的“心灵鸡汤”。
而发妻和“小三”的斗争,也由过去的私人化、小规模的冲突,朝公开化、集体围观路线上发展。今年3月, 一位在瑞信银行工作的白领,给所有的朋友群发邮件,怒斥丈夫和小三背叛自己的行为;丈夫和小三则分别回信,让此女停止纠缠速速离婚……原本一桩平常的“斗 小三狗血事件”,却因为当事人均为高级白领,且往来信件皆为纯英文写作,优雅的语法化身“攻击武器”,让网友们直呼大开眼界。手痒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动笔翻 译,更有网友拿英文信当“范例”,讲解起四六级语法、用词。更有“油菜花”的网友,将英文信件翻译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各地方言。短短几天,北京话、上 海话、南京话等版本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
而9月初,“斗小三”的戏码变得更加热闹纷呈。北京有个美女画家,推出了“斗小三”的升级版,她用微博活色生香地直播了把老公和“小三”“捉奸在床”的热闹戏码,引发轰动。
但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个“斗”法,有网友评价:她没有给这份婚姻留任何退路,甚至没有给双方的尊严和体面,留任何退路!
后来事态的发展也表明,美女画家鱼死网破的悍然一击,并无助于婚姻走出困局。
社会学家则认为,“小三论坛”折射了现代人的心理困局,在一定程度上,当事人通过倾诉宣泄缓解了情感压力,但是,它有可能成为一种“心理墨水”,把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扩散到社会上,影响更多的人。
而在“微博捉奸门”暴露的,却是现代人完全失衡的一个道德观,“你不道德,我可以比你更不道德”。这种充满剽悍意味的“婚姻保卫战”,看似强势,实则只有一个结局:除了恨和怨,什么也不能留下。而离保卫婚姻的目的,当然也就越远。
少用“暴力”多用智力
更能有效保卫婚姻
陈奕迅有首经典情歌《爱情转移》,林夕的歌词也很经典: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反顾地交换。
一段爱情要有结果,少不了千回百转;一份婚姻要圆满,当然也少不了“缝缝补补”。 如果说寻找爱情,从某种意上讲,是一份“体力活”,那么经营婚姻,便是一份“脑力活”。前者需要一往直前的勇气和热情,后者需要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和诚意。
与北京美女画家的“有勇无谋”相比。著名影星徐帆,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化解婚姻的策略和智慧。一年多前,冯小刚曝出“劈腿”绯闻,当时关于这对 娱乐圈十年模范夫妻将离婚的传言喧嚣尘上。而徐帆对此只是淡然地说:“这没什么可生气的,大家要盯着我们就盯着吧,就当帮我做宣传好了。我不想跟大家说我 们是怎么恩爱的,反正我俩就这么一直过着、过下去就行了。”
她的自信和从容,让所有的看客难免都有些羞赧和悻悻然。而这种“我不配合你们炒作”的低调姿态,也让媒体失去了大做文章的材料。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沉默是对婚姻最好的保护。
不久,她神色奕奕她出现在冯小刚的生日宴会上,并在亲朋面前小秀了一把夫妻的恩爱。这也更像是一次高明的公关行动,它向公众传递的信息是:我们 的婚姻安然无恙!接着,她倾情出演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的女主角,以精湛演技证明:我不但是可以为他下厨的贤妻,也是可以与他并肩战斗的“最佳拍 档”。连冯小刚都由衷而赞:徐帆让这个电影有了魂!
如今,《唐山大地震》,已成为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8月,在接受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时,徐帆哽咽而语:“我觉得冯小刚是在拿命对我好!”而冯小刚则在张小燕的节目里说:“我掉进了蜜罐子”!
如果说,这一年多,徐帆真的打过一场“婚姻保卫战”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始终保持着优雅的风度、从容的节奏和充满智慧的细节。我们也幡 然大悟,真正的强势和剽悍,不是破门而入“捉奸在床”,不是将“丑闻”公诸于世,而是胸有成竹、不慌不乱、进退有据地在婚姻危局里寻找突围之路。
大多数女人遇到诸如“老公外遇”、“小三入侵”这类婚姻危机,通常的反应是,情绪失控、心理崩溃、四处求援、穷追猛打……而保持优雅的风度,则 需要对局面的清醒认识。“小三”固然年轻、貌美,看似有实力,且咄咄逼人。但有个数据,可给女人壮胆,只有不到20%的男人离婚后,会和“小三”结婚。原 因其实很简单,不少男人会偷腥吃鱼,但没几个会因此修个鱼塘。和“小三”看似火花四射,但逢场做戏的成分不少。而“小三”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占,大都是纸 老虎,所以发妻们不要自己先怯了场、乱了阵脚。
除非女人一开始就把门封死,多数男人,在春梦醒来后,是要回家的。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有把事情闹越大越好的念头,这不是一个需要亲人、朋友 甚至公众参与的事情。不要逢人便诉苦,也不要四处搬救兵。一个人去面对,不求速战速决,但要步步为“赢”,这个时候,女人越从容、越自信,就越让男人敬 畏,越让“小三”心虚,而民意,也会在你这边。
“斗小三”的现实版
没有丢掉尊严
我的一位朋友,去年也遭“小三逼宫”, 做了两年全职太太的她,最华丽的反击,是主动要求加盟老公的一个房产项目。她以自己过去的人脉和职场经验,把这个项目做得风生水起。“恩爱夫妻”加上 “事业伙伴”,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有份量。经历十年的风雨堆积出的那份夫妻恩情,以木棉的姿式站于他身边的那份独立与自尊,就当然比一份只有风花雪月的婚 外情更难以割舍。
最后,老公回头是岸,“小三”知难而退。她兵不血刃,打赢这场“婚姻保卫战”。
女人要变得更强势乃至更剽悍,这似乎是女人在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背景之下的生存发展之道。但如何才叫强势和剽悍?当然不是去和“小三”打一场短 兵相接、血泪横飞、三败俱伤的所谓战争,而是给三方营造一个可以周旋和回转的余地,确定和强化女人在婚姻中那些天生的优势,把单纯的“夫妻关系”往多元化 方向发展……
有人很悲观,世道这么乱,我们怎么办?拥有更多的情感智慧,才是最好的出路。许多时候,少用粗暴,多动脑子,会更能解决问题。
著名情感专栏作家连岳有句话:我喜欢那种有尊严的男女,孽缘也罢,善缘也罢,开心地融合时像水一样干净,能适应各种形状;痛苦地分手时像刀子一 样干净,能斩断任何依赖。感情一产生就像账房先生在算收支,你欠我几分,我又借你几厘,越算越让爱情成为负资产,这是痛苦的会计学,不属于爱情范畴。
有尊严的男女,才会有有尊严的情感,所以,“斗小三”,有一个前提是:不能丢掉尊严,不然,可能什么都丢了。
Friday, May 17, 2013
2 earthquakes felt in Ontario and Quebec
Two earthquakes near the Ontario-Quebec border could be felt across both provinces this morning.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seismologist John Adams said the first quake
was 5.0 magnitude and about 25 kilometres northeast of Shawville, Que.Earlier, the quake had been reported as originating near Braeside, Ont., about 75 kilometres west of Ottawa.
The second quake came 10 minutes later near Braeside and registered at 4.0 magnitude, said Adams.
Residents in eastern Ontario and west Quebec said the shaking latest 30 seconds.
'It was like a massive explosion'
Dan Duggan owns the Pontiac Home Bakery in Shawville, Que.When the quake hit at 9:43, he was with staff in the bakery making sandwiches.
"It was like a massive explosion that went off it just started shaking and the walls of the bakery were moving," said Duggan.
"I thought it was my propane tanks exploding we were evacuting employees out of the building. It lasted for about 25 seconds and it went on for about another minute," he said.
"I've lived throurgh earthquakes before but never anything like that."
'I booted it out of the house' says one resident
Fellow Shawville resident Jonathan Essiambre was renovating his home when he felt the rattling."It kind of made me a little nervous and I booted it out of the house as quick as I could. It certainly got my heart racing," said Essiambre.
Essiambre said that while his dishes rattled during the quake, he did not see any damage.
Steve Brown in Blacks Corners, Ont. — a town about 50 km southwest of Ottawa — said the floors of his store shook when the quake began.
"You could see everyone was stunned to feel such shaking," said Brown.
Quake felt in Toronto, Cleveland
The quake could be felt as far away as Toronto and Cleveland, Ohio.CBC producer Brenda Murray was in her 22nd-floor condo in downtown Toronto.
"I was sitting on my couch when it started to shake slightly forward and back. I looked over at a floor lamp, and the shade was moving."
Quakes measuring from 2.5 to 5.4 are often felt, but cause only minor damage. There are about 30,000 in that range around the world each year.
Thursday, May 16, 2013
美国女孩掀起性感“裸读”风
送交者: 金歌 2013年05月15日00:23:26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5月,是春光明媚的日子,在纽约的一些公园内可以见到裸着上身读书的女孩,而且这些女孩还为自己的行为起了一个很优雅的名字,叫做“性感裸读”。不知
道是读书让女孩有了性感,还是裸体让女孩感到性感,但裸体加读书,就让性感有了知性的味道,光着的身板变得雅致起来。 发起这项活动的是美国的一个女权组织,美国的女性解放源自上个世纪30至50年代,那时女性为了争取与男人一样的权利,以性解放为突破口,挑战男人的 至尊地位。如今美国女性该解放的都解放了,女权组织觉得还不够,女人的身板是宝贝也是财富,整天裹在衣服里太浪费。2011年成立的这个组织,所以推动女 性 “裸读”,是要向女性宣介纽约公共场合女性裸胸合法的信息。如果一个女人半裸着身体在大街上晃来晃去,让人会觉得不正经。欧洲女人一旦在大街上光起身板, 那是要闹革命。美国女人不想革命,喜欢读书,这一招还真让不少女人动心。加入该组织的女孩们立即行动起来,在这暖呵呵的五月,赤裸着上身,手捧各类书籍, 在城市公园或都市广场,或站、或坐、或卧,旁若无人的专心“读书”。 女人对裸体的看法与男人不同,男人看到的多是性,女人感觉的是美。女人认为裸体不意味色情,女孩可以过着一边享受日光浴,一边读书的自在生活时光,在 大自然中寻找回人的本性。1992年纽约州通过法律,女性可以在公共场合赤裸上半身,也就说露乳无罪。2002年,一名女性赤裸上身在大街上行走被警察逮 捕,这名女子控告纽约市政府违法,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政府赔偿光着身板的女孩2.9万美元。后来每年8月的一天被美国女性权利组织定为“上空日”,女 性在这一天要光着身板在大街上游行,这叫保护自己的权益。
美国女孩“性感阅读”掠影
|
Tuesday, May 14, 2013
Toronto aera
From BananaHunter:
Scarborough = The OS that DD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fVmKW1_Kmw) Runs on
Brampton = It's not an O/S, it's actually that whak a mole game and it's operated through a mallet that smells of curry.
Central Toronto = Windows. Flashy and famous. Exciting and full of life. Everyone wants to play. Everyone wants to play, but it's going to cost you in money for expensive upgrades and protections from the various viruses (criminals, panhandlers) that are constantly going around.
North York = Mac OS X. Shiny and expensive, it's where the hip and fashionable play. The first Apple store in Canada was in Yorkdale Mall, btw.
Markham/Richmond Hill/Vaughn = Windows XP, Chinese language pirate version.
Newmarket = Sorry, I don't know where Newmarket is located. I guess that makes it OS/2 Warp?
Mississauga = Linux. Boring, efficient, reliable. Few entertainment options. Pretty useless unless you have a means to get onto the wider network (i.e. a car to get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big box plaza!)
Pickering/Ajax = Xandros (Eee PC), to get anything real done, you have to boot up your Windows machine. :lol:
Oshawa = Same as previous.
Burlington/Oakville = That program they ran on the Consumers Distributing Kiosks.
Scarborough = The OS that DD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fVmKW1_Kmw) Runs on
Brampton = It's not an O/S, it's actually that whak a mole game and it's operated through a mallet that smells of curry.
Central Toronto = Windows. Flashy and famous. Exciting and full of life. Everyone wants to play. Everyone wants to play, but it's going to cost you in money for expensive upgrades and protections from the various viruses (criminals, panhandlers) that are constantly going around.
North York = Mac OS X. Shiny and expensive, it's where the hip and fashionable play. The first Apple store in Canada was in Yorkdale Mall, btw.
Markham/Richmond Hill/Vaughn = Windows XP, Chinese language pirate version.
Newmarket = Sorry, I don't know where Newmarket is located. I guess that makes it OS/2 Warp?
Mississauga = Linux. Boring, efficient, reliable. Few entertainment options. Pretty useless unless you have a means to get onto the wider network (i.e. a car to get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big box plaza!)
Pickering/Ajax = Xandros (Eee PC), to get anything real done, you have to boot up your Windows machine. :lol:
Oshawa = Same as previous.
Burlington/Oakville = That program they ran on the Consumers Distributing Kiosks.
Friday, May 10, 2013
转):汉殇(跪着的中国人)
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可是怯于提笔,毕竟浩如烟海的资料无从比较对错。历史是一个任
人装扮的花脸,没有人知道哪一张脸是真实的,我们能知道的仅仅是那些我们需要的脸孔,问题在于哪一张脸是我们最需要的?是历史课本上教的还是清宫剧里演
的?那些是非混淆的历史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前些天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很激动。感谢当年明月,他笔下栩栩如生的明朝将士给了我提笔的勇气。明是一种精神,一种让
当今中国人汗颜的民族气节,一种血性、理性、张狂、无畏,一种中国人早已丢失的骄傲和自尊。是的,我该写点什么了,也许我不能写出一段没有纰漏的历史,但
我能写出我们需要的历史,一段汉民族辉煌与泯灭的历史。
从哪儿说起呢?从我们每天都用的汉语说起吧。
引子
第一节、胡言的汉语
清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朝不保夕,没准哪一句话说错就会进太平间,因此不敢议论时事,不敢评点历史,连吟诗作赋都不敢,
那知识分子憋慌了都干什么呢?于是乾隆嘉庆年间兴起一个乾嘉学派,正事不干,专门考据,天天翻故纸堆,考据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语音学
(音韵学),随便说一个字,考证这个字先秦怎么读,汉怎么读,唐怎么读。考证到后来得出一个对现代人而言意义深远的结论:中国古代汉语的发音与江浙一带的
方言相近,与北方话相去甚远。后人接着研究,发现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至今还保留在东南沿海的方言中,比如吴语,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尤其是客家
话,较好地保存了唐代的中原汉音。
中国官方的说法一般是汉语分五大方言(或七大方言,增加赣语和湘语),这五大方言内部还有无数的小方言。不过这个说法存
在争议,因为西方学者对语言的定义为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照这个定义,汉语事实上是一大堆语言的统称。说个真实的笑话:我一个师弟是浙
江黄岩人,他的某位老乡有一次在大学校园的公共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当他高亢激昂地和父母拉过家常挂下电话后,惊讶地发现后面等电话的同学用崇敬的眼光望
着他,并情不自禁地说:“你的英语讲得真好!”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英语教学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到极品。第二、黄岩话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确实
很像一门外语。还有一个例子,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的话务员都选用莆田人。很显然,越南监听的情报人员听得懂国语粤语,但绝不可能听懂莆田话,那是完
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方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人会说,汉语各大方言虽然语音差异极大,但都使用汉字,应该算同一种语言。这种说法虽然是中国的官方论调,但不太经得
起推敲。东方语言大多属孤立语,同音字多,缺乏曲折变化,因此只有使用汉字这样一种意音文字才能清晰地表达词义,而且每个汉字对应不同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
发音。汉字曾广泛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用作书写语言,但从没人说日语、韩语、越南话就是汉语,事实上他们和汉语的差别并不比客家话和普通话的差别
来的大。韩国和越南近代相继废除汉字,文化上是一种倒退。日本人讥讽韩国人说他们废除汉字后,连“韩”和“汉”都分不清楚(韩国人要的会不会就是这个效
果,这样中国的都变成韩国的了)。韩文是注音文字,无法解决同音字问题,很容易导致歧义,汉字不得已又小范围恢复使用,最终于1999年8月7日,金大中
发布总统令,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并书汉字以确保公务文书的内容准确的传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各方言确实更象语言,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相互能听得懂尚且算作两种语言(这也是西方学者动辄
会十几门语言的原因,并不比掌握十几个中国方言难度高),何况我们的方言之间完全不能沟通。不过,鉴于中国官方的立场,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干脆反其道而行
之,将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等中国周边语言统称作汉语的“域外方言”。反正差不多,要么都算语言,要么都算方言。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最基本特征。没有自己的语言,不能否定一个民族,但有自己的语言,肯定是
一个民族,这就带来一系列荒谬的问题:汉语五大方言区照这个理论应该算五个民族,可现在大家都称自己为汉族,那么哪一种方言或文化最能代表汉族?读者会
说,这不是废话吗?中国70%的人操北方话,当然是北方话喽。这又产生两个问题:一、北方话真地能代表汉语吗?二、北方话内的差异也不小,初分为八区方
言,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到东北官话,各有各的调,哪一种官话最能代表北方话?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来研究一下目前中国的官方语——普通话的来由。
“普通话”是中国官方标准话最近的称呼,中古时期的标准语称作“雅言”、“雅音”、“正音”,明清称作“官话”,清末改
称“国语”,1956年最后命名为“普通话”。现代普通话最早发端于1909年(宣統元年)清政府设立的“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官话正式定名为国语。那么
当时的官话是什么话?是满蒙贵族说的话。换句话说,那根本不是汉人的语言,而是满人的语言,确切地说,是满人说的汉语。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伙儿都说黑龙江人
(尤其是哈尔滨人)的普通话说得最标准,为什么我们的蒙古族兄弟操起普通话个个字正腔圆,比北京人说得还溜?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语音嘛。
将普通话定为汉语的标准音,产生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滑稽现象:汉语说得最标准的区域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居住区黑
龙江和内蒙古,而绝大多数的汉人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汉语;继承汉民族文化最多的东南沿海民众说的是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的语言(方言),有些人甚至根本不懂普
通话。这是哪一茬对哪一茬?
现在的官话事实上是完全游牧民族化的汉语,那么游牧民族对汉语究竟产生过什么影响?首先,发音越来越简单。古汉语的发音
较为复杂,至今闽南话有七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还有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游牧民族南迁后显然发不出这么复杂的音,于是北方的语音越
来越简化和胡化,同音字愈来愈多,要保证语义的准确,只能将复合词大幅增加,导致语言越来越啰嗦。学过古汉语的都知道,古文言简意赅,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
语,要多费不少口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由于中国灌输式的教育,国人对普通话都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事实上,普通话的地位即使在近代,也受到过挑战。第一届民
国议会的议员半数以上是广东籍人,当时要投票选择中国的官方语言,孙中山怯于北洋军阀的势力,一个一个去广东籍议员那里游说,要他们放弃粤语,投北京官
话,最终粤语以一票败北。这一票使游牧民族的文化在中国取得彻底的胜利,标志着汉人已完全接受了游牧民族文化的正统地位,那个彪炳青史的汉民族已不复存
在。
现在读者会问:北京官话之前中国的“雅言”、“雅音”是什么话?答案很出人意料,最起码出乎我的意料:南京官话!
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原(洛阳)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之后洛阳雅语和南京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
方的江淮官话,以金陵雅音为标准。从东晋到清初的近一千五百年历史中金陵雅音一直都是中国语音的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当时金
陵雅音和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而偏重金陵士音。唐著《唐韵》,沿隋《切韵》;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因此唐宋虽然没有普
通话,但从韵书中可以看出,南京音是最标准的。元朝蒙古人说蒙古语,汉人说汉语,互相之间要翻译,乱七八糟。明恢复汉统后,“一以中原雅音为正”,即以南
京音为基础音系,南京官話为国家标准语音。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说的都是南京话,甚至到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依然以南京音为标准,这
实在是个讽刺,老外坚持汉统比汉人坚持的时间还长。南京话对中国周边国家也产生过巨大影响。六朝时期中国传入日本的语音就是吴音(金陵雅音),从江户时代
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学校和民间私塾所教的中国语都是南京话,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转而使用北京话。
那么北京官话又是怎么来的?这得追述到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与不懂汉语的庞迪我神父同行前往北
京,搭乘一个大太监的船,临别时这位太监将一个从南京买来的男孩作为书童赠送给两位传教士,告诉他们这个男孩口齿清楚,可以教他们纯粹的“南京话”(《利
玛窦中国札记》意大利原文为“中国话”,同时代的传教士金尼阁将之翻译成拉丁文时译作“南京话”)。可见直到明末,南京话依然是中国话的代名词。利玛窦到
北京后作出一项中国文化史上的创举,他第一个用罗马字母拼音汉字记录下当时的北京官话,从他的记录中后人惊讶地发现:当时的北京话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
zh、ch、sh等翘舌音。这说明当时的北京话与现在的北京话根本不是一码事,而是与吴语类似,确切地说明代的北京话就是通行全国的南京官话。
满清入关造就中国历史上汉语的最后一次退变,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
京的内城,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内城的满人说满语,外城的汉人说明朝官话即南京话。很快满人发现满语在老林子里打猎伐木还能凑合着用,一进城面对花花世
界词汇量远远不够,靠满语没法生活,只好硬着头皮学汉语。问题是满人学汉语有先天缺陷,入声字发不出一下子全部丢弃,造成现代汉语同音字急剧增加,语言表
达能力大幅下降。满人发音象老外说汉语那样不伦不类,但满人不是老外而是中国的统治者,这种蹩脚汉语在北京内城定形后,迅速向外扩张,随着满清统治的巩固
而遍及全国。
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首次确立以北京内城官话(满式汉语)为国语正音,大力推广满式发音。但南京话直到
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话最堪嘉”的美誉。满式汉语的国语标准音地位至清末民初才最终确立。从此蹩脚成为正统,这种对汉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全面破坏的
满清官话被定义为“国语”。清267年统治将汉文明彻底地从地球上抹去,到民国时已搞不清哪些是满,哪些是汉,国人将被满人强暴过的汉文化视为正统,汉民
族彻底地堕落,沦为任人宰割的鸭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也是近期闲暇时研究方言才知道的这段历史。我在南京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南京话的辉煌过去,甚至南京的乡
土教材对这段最值得荣耀的历史也只字未提,整天就是六朝古都,似乎帝王将相就是值得怀念的全部,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说实话,这么些年我一直在为自己那土
里土气的南京腔而犯愁,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说的才是“中原雅音”,我一直都在为自己发不准游牧民族的语音而烦恼。原本我已不准备让儿子再学南京话,
毕竟那是一个正在流失的方言,现在我改变了主意:先学南京话吧,那是汉文明的最后一点血脉。
随便提一句,正规的历史剧似乎都应该用南京话来对白,当然胡人进京还是可以说普通话的。
现在有人会问:南京话和北京话到底有什么区别?说白了还是前面提到的入声。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前三声
保留至今,入声游牧民族发不出,因此经元清两朝的半殖民统治,入声在华北等地的官话中消失。结果是用普通话读古诗词,经常不押韵,而东南沿海方言大多还保
留入声,因此用上海话念古诗词就比用普通话读顺溜得多。而目前八大官话方言中,唯一保留入声的就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江淮官话的范围包括江苏、安
徽、湖北长江以北沿江地带和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因此北方语系中,只有江淮官话还保留了唐宋语音的特点。
说到底,从政治上讲,普通话是最正确的语音;从文化上讲,普通话是最垃圾的语言。中国的任何一种方言,哪怕你认为自己的
发音再土,再羞于见人,都比普通话要更具底蕴。中国目前一方面在大力拯救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另一方面在汉语区内却罢黜方言独尊京腔。这一看似怪诞的政策本
质上是清以降对汉文明(或中国传统文化)摧毁性打击的延续。
好多年不说南京话都不大会说了,不行,我得重新操练起来。
啰里啰唆讲了半天,汉语这一部分总算说完了。文明的特征除了语言还有什么?服饰。好,下一章就讲汉服,问题是有人见过汉服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节、汉服的伤逝
判断一个人,不外乎远观其形,近闻其音。一个黄种人穿着和服,他是日本人;头上插满羽毛,他是印第安人;穿着长袍马褂?只能说他是中国人,但中国人严格意义上并非民族概念,他是哪一族人?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尴尬:汉族或满族,没法再分了。
有个笑话,说中国5
6个民族大联欢,各个少数民族都穿着自己的民族盛装,只有汉族代表着西装打领带尴尬地站在前面。是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只有汉族例外。汉族的民族服装被清灭掉,随之一起毁灭的是汉族的民族性。
有人会问:服装算什么,不就遮寒蔽体嘛,上升到民族性至于吗?这个看似合理的问题本身就已暴露出汉民族性的丢失。衣冠对
古人而言不是重要,而是头等重要。汉族古称华夏族,为什么叫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的意思就是“冕服礼仪之邦”。衣冠在
中国古代象征着发达的纺织手工业,那是文明的标记。永嘉之乱时,晋元帝率中原汉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意思是中原文明南迁。中国古代的那些烈士,死不
见尸,友人将他生前的衣冠埋于地下,称“衣冠冢”。可见衣冠在中国大到代表文明,小到代表个人。唐太宗著名的镜子论,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我们形容坏事干绝的伪君子叫“衣冠禽兽”。衣冠在中国古代就是文明、文化的象征。可是现在的中国还有衣冠吗?
我母亲曾经参加很多中国老年人都去过的“美西游”,导游是个老广东,移居美国多年,颇看不起大陆人。他对我母亲说:我一
眼就能从大街上分辨出谁是大陆来的,谁是港台来的。我母亲颇为诧异,问你怎么看?那时远处正好有一个国际性会议散会,导游指着一位往街上走的女士说:她肯
定是大陆来的。你看她嫌冷就应该穿长裤,没人说她;她里面一条棉毛裤(过膝的棉毛半截裤),外面一个短裙,这样的打扮,除了大陆人,谁敢穿出来?我母亲听
后,颇为汗颜,想反驳都不行。中国人尤其是大陆人衣着的邋遢和bad
taste,和男子国足的声名有的一拼,我们不但汉服丢了,连最基本的审美也丢了,现在的中国哪里还有一点点“冕服礼仪之邦”的样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说起汉服,我们丢得真是很彻底。八十年代中日合拍第一部古装大剧《敦煌》,中日剧组各设计出一套北宋服装,结果大相径
庭。中方说日方设计得像和服,日方说你们设计的根本不是宋朝服饰,双方都不服气,只好去找敦煌壁画和出土文物,结果发现日方设计的更象宋服,让中方很丢
脸。汉服从先秦到明,式样没有大的改动,一直都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堪称全世界最洒脱飘逸的服装。但现在继承下汉服的却是和服和韩服,
中国的汉服到哪里去了?
大家都知道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服灭亡的原因,却鲜有人知女真人在四百年前的金国就搞过这一手,原因说起来倒不得不佩
服他们的深谋远虑。女真人征服辽国后,亲眼目睹饱受奴役的汉人和渤海人对亡国契丹人的报复性屠杀。女真人本能地想到自己假如亡国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让
后人分不出谁是女真,谁是汉人。虽然汉服比女真的服装好太多,但哪有征服者向被征服者靠拢的道理,于是定下让汉人“剃发易服”的政策,把汉人变成女真。不
剃头的后果很严重,就是掉头。不过当时还有南宋,“剃发易服”导致汉人南逃,因此这一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金朝结束时,反而是大量女真汉化,剩
下的那些拖着长辫子的女真毫无例外地遭到蒙古人和汉人的报复。
不过汉文明被北方蛮族毁灭似乎是历史的宿命,正所谓“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四百年后,当两条辫子的女真演变为一条
辫子的满人再次崛起时,努尔哈赤重新祭起“剃发易服”的法宝,原因与他的祖先一样,将汉人同化。那时候东北的满汉之争已经形同水火,后金是奴隶制,汉人被
剥夺土地沦为农奴,对满人恨之入骨。这样的背景下,努尔哈赤甚至不许满人单独上街,不许满人买汉人的肉,喝汉人的水,怕被害死,于是将汉人满化成为后金政
策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汉人杀光。事实上满清入关时,关外的汉族百姓已经被杀得所剩无几。
说到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满人虽然在关外坏事干绝,但当时信息不流通,关内的老百姓并不知晓满人的暴行。满清入关时明朝已
亡,中原汉民饱受战乱之苦,满清是唯一一支象样的武装力量,政策上又轻徭薄赋迅速获得中原民心。最关键的是,南宋的历史没有重演,南明没有出一个赵构那样
有点头脑的皇帝,而是腐败无能很快土崩瓦解。清“扬州十日”后,南京投降,满清并未屠城,以此为榜样,江南大部分地区顺势归降,满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大半
个中国。这时候,缺乏汉族正统政权的肘挚,满清终于肆无忌惮地迈开毁灭汉民特性的步伐。“剃发易服”的政策掀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腥风血雨,剃
发与反剃发的斗争爆发了,归降不久的江南成为斗争的中心。
江南从“衣冠南渡”开始,就成为汉文明新的中心兼避难所和发源地。南朝政权的屹立不倒使汉文明在江南生根发芽,并由于竞
争和示范性作用,最终迫使北魏鲜卑人汉化(还有其他原因,以后再叙),否则华夏文明在五胡乱华就结束了,哪里会有隋唐?同样,北宋使辽部分汉化,南宋使女
真部分汉化。北方中原地区在西晋之后断断续续甚至长期被游牧民族占领,已部分或大部分胡化,江南却只在元朝受过异族统治,而元朝末年,这块地方又最早脱离
蒙古人的控制成为“驱除鞑虏”的中心。当朱元璋把皖江浙连成一片,建立明朝后,挥师北上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蒙古人赶回草原。江南使得中国的汉文明从晋到明得
以延续,然而当北方蛮族再次一统天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江南人民只能用鲜血去捍卫汉文明最后的尊严。江南的反剃发斗争最著名的要数“江阴十日”和
“嘉定三屠”,一个在江,一个在浙。
满人入关原本太平无事,多尔衮在刚入关时贴下告示:“天下臣民照旧束缚各从自便。”于是兵至江南时,很多地方甚至“结彩
于路,出城迎之”。然而一旦根基立稳,多尔衮翻脸发布“剃头令”:“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
行屠戮”。江阴收到剃头令后,秀才许用等在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率众百姓将县令方亨抓入狱中,共推典史陈明遇为首领,主持抗清事宜。江阴
人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万余,有6.7万人战死城墙上下。城破,清兵惨绝人寰连杀10天,死于清兵屠刀下者有17万多人,仅有53名老小幸免于
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清军初次来到嘉定时,嘉定人原本出城迎接。但清下达剃发令后,嘉定总兵吴志葵起兵逐走清廷县令,占据了城市。清将李成栋
开始镇压,以大炮攻城,城破后,李成栋下令屠城;是为嘉定第一屠。李成栋离开后,嘉定人朱瑛聚集民众再次控制嘉定。于是清军再次前来镇压,城破后对乡兵进
行残酷屠杀;是为嘉定第二屠。后来,嘉定绿营把总吴之藩起义,不久被镇压。嘉定再遭浩劫;是为嘉定第三屠。经过李成栋的三次屠杀,嘉定成为人家地狱,死亡
人数估计在5-20万人之间。李成栋率部在江阴嘉定一带奸淫烧杀抢掠屠戮,事后因此“赫赫功绩”,被提拔为江南巡抚。
江南虽惨,不过还有一个地方抗清比江南还要惨烈,那就是四川。清军入川在剃头令之后,四川从开始对清军就殊死抵抗,抗清
十余年最终被杀成无人区,蜀人绝种。不过无耻的满清征服者哪里会承认如此暴行?于是康熙小儿将屠尽川人的屎盆子一古脑儿扣到张献忠头上(反正张也不是什么
好东西),还编造出一个“七杀碑”的故事。清廷一边开始“湖广填四川”的庞大移民活动,一边教育新川民要世代对满清的四川解放运动感恩戴德。现在的四川人
都是清初移民的后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四川话属北方话系的原因。
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汉人对剃发易服的反应如此强烈,不惜以命相抗?回答这个问题很复杂,首先我们要来谈谈女真人为什么留
辫子?实际上辫子是马上民族的一个特点,从西藏到东北再到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许多都有留辫子的习惯。原因在于骑马是一种剧烈运动,头发容易松散遮挡视线,
因此扎成辫子就少了这个后顾之忧。汉族老百姓不骑马,自然不需要留辫子,汉族骑马的多为军人,有头盔或紧扣下颌的帽子固定发髻,亦无需留辫。因此,从远古
汉服发髻形成以来,辫子就被视为蛮夷的标记之一。不过虽然很多民族留辫子,此辫子和彼辫子却大不相同,女真人的变态之处在于不仅留辫,还要剃光头,发式不
仅仅是难看,而是难看到超出正常人审丑所能忍受的极限。
现在清宫剧上大家看到的又粗又亮的麻花辫是清后期已经被汉人逐渐改良过的辫子,剃掉前半部的头发,留下后半部的梳一条大
辫子,俗称“半拉儿瓢”。即便如此,这种恶心的东西依然被西方人蔑为pigtail,更何况清初的“金钱鼠尾”。从金国到清朝中期,标准发式都是剃掉几乎
所有头发,只留屁大一点儿头发扎成细溜溜老鼠尾巴那样的小辫子。清军入关后检查剃发令的效果时,曾用“顺治通宝”铜钱做测量仪器,辫子能穿过铜钱方口的,
才算合格,可见辫子之细。这种偌大一个光头上留一根老鼠尾巴的恐怖发式简直就是令人作呕,即便换到今天强迫我剃,留发还是留头依然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
何况那时候的汉人。
当然,汉人抵制剃发最重要的原因是《孝经》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汉人而言,剃
发等同变相的阉割。不过,满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汉人像太监一样听话。女真原本是奴隶制,因此满人入关后不要臣民,只要奴隶,“剃发易服”就是赤裸
裸的奴隶调教,不想做奴隶的杀无赦。
另外,华夏是冕服礼仪之邦,冕在汉服中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头发没有了,原本戴在发髻上的冕也没有了,只能戴满人的瓜皮
帽。上面瓜皮帽,下面长袍马褂,后面脱一根老鼠尾巴,最要面子的汉族人有幸以历史上最丑陋的形象面对突然敞开的世界,这个丑陋的形象被作为中国人的标准像
永远记录在地球人的脑海中。而这个形象至今依然一遍一遍地在我们的清宫剧里重复着,宣扬什么呢,要中国人永远做奴隶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国的清宫剧上普遍用清末的麻花辫来演绎清初的历史,我在电视上从未见过“金钱鼠尾”的形象,不知道是编导们的无知,还是刻意为多尔衮们美化。国人至今还沉迷在那段被奴役的历史之中,可见满清洗脑的成功。
话说回来,清初男人的头剃了,衣变了,女人呢?女子服饰由于激烈的反剃发运动被满清网开一面,男从女不从,因此明朝的女
仕服被保留下来。但形势比人强,明朝的汉服是中国历朝登峰造极之作,无论式样还是文化内蕴都无可挑剔,男着丑陋的满服,女着雍容华贵的汉服,这样戏剧性的
反差本身就打破了美学的规则。满服不能变,只能变汉服。清中叶开始,女装逐渐异化,向满服靠拢,只有宽大的衣袖还保留着些许汉家衣冠的影子。汉服的行云流
水、飘逸自如最终演化成为繁琐和细碎。
独领寰球两千年的汉文明就此陨落。
第三节、从华夏到饕餮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算法,假如仅仅指国家,那么上迄传说中的夏朝,下至民国和中共;假如指中华历史或者华夏文明的历史,那
么上迄炎黄,下至1645年(顺治二年)“剃发易服”就结束了。现在的汉族是汉朝以后的称谓,从黄帝到汉朝,汉族的前身叫“华夏族”。华原意赤色,周尚
赤,行周礼的地方叫作华,后衍生指华服即汉服;夏的意思是雅、正、大,主要指礼仪之大。清以后的中国一无汉服二无礼仪,哪里还配称华夏?现在东亚一块,有
点像华夏的倒是日本,既有源自汉服的和服,穿洋装也比较考究,还有鞠躬、正坐、茶道等一大堆礼仪,而且日本是全世界公认最清洁守秩序的民族。日本从中国贩
去的那么些行头现在充老大了,在海外只听说看不起中国人,没听说看不起日本人的。中国这个东亚的文明之源,被满清两个半世纪的奴役彻底整残整废,连祖宗都
不认识。现在最开心的莫过日本,终于有机会翻身做人,把改头换面的华夏文明说成日本文化向全世界包括中国推销。中国人傻子似的还在那哈日哈韩,殊不知哈的
都是自己祖宗的东西。
近期网上看到的两件事情让我惊诧不已。首先是一篇报道,说国内部分年轻人重穿汉服练习礼仪,并配发一张某女孩身着汉服的
照片。这绝对是让人振奋的消息,可接下去网友的评论却让我大跌眼镜。有的说:“这哪里是汉服,明明是翻版的和服嘛!”还有的说:“唐装旗袍已经是中华传
统,标新立异搞什么汉服?”众所周知,和服是汉服的翻版,现代中国人怎么会把版权毫不吝啬地让给日本人,说汉服是抄袭和服的?把满人的马褂叫做唐装更是一
件荒唐事,唐朝虽然“胡风大渐”,那也仅仅是在汉统的基础上文化多元而已,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所谓的“唐装”去羞辱大唐的祖先?马褂旗袍是汉人被奴役
最恰如其缝的象征,何时成为中华传统?中华传统就是当奴隶?汉人穿汉服天经地义,为何在今人的眼中会变成标新立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另一件事是一则新闻,说今年年度电脑
新创意大赛的前三名得主都是华裔,大奖作品的构思深受中国元素的影响,并附获奖作品的照片。大奖作品是一副筷子形状的鼠
标,显示器兼主机平放在台面上象一把古琴或古筝。出人意料的是,这款美奂美伦的作品引来众多网民的非议,焦点集中在那双筷子形状的鼠标上。有的说:“这哪
里是中国元素,明明是日本元素!”有的说:“这双筷子一看就是夹日本饭团的,中国人才不用这样的东西。”我为此盯着那双筷子瞧了半天,也没看出它和我每天
吃饭用的家什有多大差别,为什么说它是日本元素?日本的筷子不大都从中国进口的吗?难道因为那双筷子做得精美雅致就非说它是日本元素?中国元素就应该粗制
滥造?现在我总算明白为什么韩国人鸠占鹊巢老把中国的历史占为己有。中国人自己都不认自己的传统,韩国人还不紧巴巴地跑来捡吗?
网上有评论说:“日本继承了唐朝文化,韩国继承了明朝文化,现在的中国人却是鞑靼(满人)文化的后代。”这句话说得虽然
不够准确,意思却差不多。日本的和服很多人认为起源于唐朝服饰,事实上是来自三国时期的东吴,至今不少卖和服的商店依然写着“吴服屋”;最早传入日本的汉
语也是南北朝时期的吴音。现在你能够明白为什么日本人如此痴迷于《三国》,魏蜀吴的吴就是日本最早接受的中国文化。韩国的韩服倒的确来自明朝服饰。日韩两
国自古一直都在吸收中国文明,但历朝历代对两国现状影响最大的当推明朝。日韩的国民象明人一样男尊女卑、秩序森严、精忠爱国、封闭而进取、血性刚烈、知耻
善勇等等。当然,岛国的特性使他们还具有明人没有的偏狭和占有欲。日本和韩国从风俗礼仪到社会结构都极为相似,非说日本象大唐,实在扯得太远。
与日韩相比,现代的中国人确实是鞑靼满人文化的后代。不过鞑靼和满人严格说来算两个概念,鞑靼是蒙古人的别称,清末把满
人也包进去统称“鞑虏”。中国经元清两朝的半殖民统治已完全胡化,我们将游牧民族的自由散漫,恃强凌弱,急功近利,漠视文明(知识产权),粗制滥造,糟踏
环境,草菅人命等等恶习发挥到极致。现在的中国人哪里还有一点点“汉”的影子。看来我们再填履历表的时候民族一项应该写为“胡汉”。我们没有继承华夏文明
的一零半点优秀品质,但至少可以不从称谓上再羞辱祖先。
如今中日韩三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日本的态度是继承继承再继承,韩国的态度是占有占有再占有,中国的态
度则是抛弃抛弃再抛弃。孔子在中国被彻底打倒,至少官方对马克思的尊敬要远远高过孔子,然而韩国人把孔子认祖归宗后,国人又忿忿不平起来,虽然没人真把孔
子当回事。理学在中国是封建礼教的代名词,国人视之如过街老鼠,殊不知明朝的理学(阳明学)恰恰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基石之一,几百年后日本甚至用儒家思想
武装起来的武士道屠戮被满清改造成鸭子的中国人,历史就是如此的荒诞和残酷。我们坐拥全人类最丰富的文明史,却象美国黑人那样成为无根的民族。现在的中国
人言必谈欧美,货必购日韩,没有自尊,没有文化,华人仿佛一个被抽掉脊梁骨的族类。
是的,华夏文明已经终结,至少在中国已经终结。那么现代中国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印象里东亚文化比较学专家金文学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最热闹的是老虎机房,韩国最热闹的是天主教堂,中国最热闹的是饭店。此言一语中的,现代中国文明的特点就是饮食文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地球上以美食著称的国家有两个:法兰西和中国。但美食在这两个国家中的地位不一样。饮食仅仅是法兰西文化的一部分,法国
从中世纪开始就一直执欧洲文化之牛耳,法语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通用语,《战争与和平》里俄罗斯贵族在社交场合说的都是法语。饮食于现代中国却几乎是文化的
全部。亲人重逢,同学聚会第一件事都是吃;通长途电话父母最关心的总是:“吃得怎么样?”并一遍遍叮嘱:“什么都能省,吃不能省!”中国有全世界种类最多
的保健品;中国人吃的东西包罗万象,
“两条腿的爹娘不吃,四条腿的板凳不吃”,吃上瘾能把境内的野生动物吃得濒临绝种;我们的子弟兵可以没有钱训练,但不能没有钱请领导吃饭;我们的某些县
(乡)政府打白条吃喝一年能欠数十万的债务;我从国内新来的同事会冲着美国人问:“Did you have lunch?”
所里一个美国教授到中国讲学,归来后从此饭桌上看见中国人就来一句“ganbei(干杯)”,那是他在中国学到的仅有的几个单词之一;中国人贪吃贪到美
国,北美的华人教会都知道靠免费餐来招揽教友。中国人在北美开业,从中餐馆、寿司店一直开到黎巴嫩餐厅,集世界饮食为一体。我们除了吃,还剩下什么?
描述现代的中国文化,最恰当的词莫过于饕餮。中国现在有一部分人自称老饕,老饕的境界就是爱吃、会吃、敢吃、吃得起。当
中国人个个都变成饕餮之徒,整天想着口腹之欲,昔日的礼仪文明早已雨打飘零。如今的中国人是一个不知排队为何物,只知由着性子吸烟、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的
蛮夷种族,与“华夏”二字谬以千里。也许我们应该象“胡汉”那样更名为“中食民族”或者“中饕民族”,这样的称呼比“中华”要贴切得多。
中国为什么会沦落至斯?还是来看历史吧。有人说现代中国人是一个缺乏智慧的民族,海峡两岸各将一根绳子套在对方的脖子
上,绳子的另一端牵在美国人的手中。怎么办?“读史能使人明智”!历史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谁用正确的方法研读它,谁就能获得这笔智慧,无论是我们还是
我们的敌人。如果我们没有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到做人的道理,那么我们的敌人就会用它来让我们再次变回奴隶。
我们该象欧洲文艺复兴的先贤那样重温昔日的辉煌,找寻我们遗忘已久的文明和尊严。让该荣耀的归于荣耀,让该耻辱的永远耻辱!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第一章 宋——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节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公元1279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海战在今广东江门市的崖门爆发了。
宋20万人,战船千艘;元2万人,战船50艘。
宋人数虽多,却只有当落水狗被穷追猛打的命。此前宋已丢失全部陆地,宋的最后力量都囤积在崖门这个海湾里。宋太傅张世杰
命部下用绳索将千余艘船一字形连成一线,等着元军进攻。“铁索连船”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发明,水战讲究灵活机动,把船固定成“陆地”,变机动为被动,
焉有不败之理?从三国到明,“铁索连船”几乎成为全军覆没的代名词,这一次也不例外。
当然,张世杰比曹操到底还是长进一些,元军一上来就用火攻,无奈宋船皆涂泥,并有长木阻挡,火攻不奏效,于是元军封锁海湾。十余日后,宋军水尽粮绝,士兵汲海水解渴,结果脸部浮肿,大量呕吐,胜负的天平已经无法逆转地倾向元军。
二月六日,元军发动总攻,以布遮盖的船楼冒着矢雨驶向宋船,元兵背负盾牌俯伏在船内,一旦接近宋船,即撤布交战。元军系北方士兵,原本大都晕船,可是宋船被绳索连为一体,极为平稳,登上宋船的元军如履平地大开杀戒,宋军大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宋末代皇帝赵昺刚满八岁,他在船队的最中央见此情景吓得哇哇大哭。左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
然后据传他对赵昺说了这样一句话:“皇上,德祐皇帝已受尽侮辱,您不可受辱啊!眼看国家就要灭亡,皇上还是以身殉国吧!”接着含泪将宋室玉玺栓在赵昺身
上,背起赵昺跳海而死。
此时文天祥已经被俘,被元将张弘范押至崖山,张弘范屡次让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不理,依然相逼,文天祥遂作《过零丁洋》为答复,张看后劝降一事不再提起。
崖山海战,文天祥作为战俘在元船上目睹全过程。当他看到宋军大败,宋室后宫及大臣纷纷跳海自尽时,悲痛欲绝,死志早定。
随后文天祥在狱中度过四年时间,这期间有各色人物对文劝降,甚至还收到他女儿的信,告诉他她们姐妹二人和母亲都在宫中为奴,十分凄惨,文天祥痛哭之后依然
不为所动。最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那时候宋朝早亡,这么大面子的事要放到今天中国人,早巴巴地改姓了。但那时的中国人显然不懂什么叫“曲线救
国”,“成王败寇”也没多少市场,投降的人虽然有所谓的荣华富贵,依然自觉耻辱。文天祥答道:“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上刑场,对狱卒说:“吾事毕矣。”向南方拜后,从容就义。数日后,他妻子前来收尸,在其衣带中发现遗诗一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崖山海战,赵昺的母亲杨太后在张世杰的护卫下逃出元军包围。海战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出海面,杨太后听闻自己儿子的死讯后,亦跳海自尽。不久,失去全部希望的张世杰在瓢泼暴雨中溺死于平章山下。
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并称“宋亡三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宋的灭亡算来也不意外,两个多世纪前的北宋易学大师邵雍就已在其著名的《梅花诗》里预言到赵宋王朝毙于海上的末日:“三
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综观宋三百年历史,真可谓窝囊到极点,但宋死得却轰轰烈烈,这一点是宋与清最大的区别。宋在亡国的那一刻,才显出这个王
朝姗姗来迟的血性和尊严。
那个陆秀夫遗言中提到的德祐皇帝(宋恭帝,宋倒数第三任皇帝),其实算不得受尽侮辱。德祐降元时只有五岁(三年前被谢太
皇太后抱着出临安城投降),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德祐的一生颇为传奇,他19岁被忽必烈派去西藏出家成为高僧。当他年长知晓当年荣辱写诗怀古后,被元赐
死。
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宋的灭亡被后世称作:“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这句话念起来有点不爽。元清不算中国也就罢了,凭什么明也不算中国?
其实算不算中国要看指标的。明虽然是华夏文明最后的璀璨,但已被蒙元搞得有点串味,以某些指标衡量,明确实不大像中国,至少不是汉唐意义上的中国。这些指标里排名第一的就是“跪”。
Subscribe to:
Posts (Atom)